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增殖并释放毒素(如 TcdA 和 TcdB)引发,临床表现为腹泻、结肠炎甚至危及生命的中毒性巨结肠。近年来研究发现,** 肠道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 作为 “肠脑”,在 CDI 的发生、发展及宿主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以下从 ENS 的结构功能、与 CDI 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展开分析:
一、肠道神经系统(ENS)的基本概况
ENS 是消化系统独立的神经调控网络,由约 1 亿个神经元组成,包含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5 - 羟色胺、一氧化氮等)调控肠道运动、分泌、血流及免疫功能。其核心功能包括:
肠道运动调节:控制肠蠕动频率和方向(如推进性蠕动)。
黏膜屏障维护:调节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和黏液分泌。
神经 - 免疫交互:与肠道免疫系统(如固有层免疫细胞)直接对话,调控炎症反应。
二、ENS 在 CDI 中的关键作用机制
1. ENS 通过神经 - 免疫轴调控 CDI 炎症反应
促炎神经递质的释放
艰难梭菌毒素可激活 ENS 感觉神经元,使其释放 **P 物质(Substance P,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等神经肽。
SP 通过结合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 NK1 受体,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如 IL-6、TNF-α)分泌,加剧肠道炎症。
CGRP 可抑制调节性 T 细胞(Treg)功能,削弱抗炎反应,导致炎症失衡。
动物研究显示:敲除 SP 或 NK1 受体基因的小鼠,CDI 相关结肠炎症状显著减轻。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抑制
ENS 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表面的 α7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从而下调炎症因子(如 IL-1β)的表达(即 “胆碱能抗炎通路”)。
CDI 时,ENS 神经元可能因毒素损伤或炎症环境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减少,削弱抗炎效应。
实验表明:外源性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如 physostigmine)增强乙酰胆碱活性,可减轻小鼠 CDI 症状。
2. ENS 调控肠道运动与屏障功能,影响 CDI 进程
肠道运动紊乱
艰难梭菌毒素可通过 ENS 引发肠道蠕动异常:初期因炎症刺激导致蠕动亢进(表现为腹泻),后期可能因神经元损伤或炎症扩散引发肠麻痹(如中毒性巨结肠)。
ENS 中的嘌呤能神经元(释放 ATP / 腺苷)可调节肠道平滑肌收缩,其功能异常可能加剧运动紊乱。
肠黏膜屏障破坏
ENS 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如 ZO-1、claudin-1)的表达和分布维持肠屏障完整性。CDI 时,毒素可能通过 ENS 神经元释放的炎症因子(如 TNF-α)间接破坏紧密连接,或直接损伤神经元导致屏障调控失效。
5 - 羟色胺(5-HT)由肠嗜铬细胞和 ENS 神经元共同分泌,可增强肠上皮细胞的修复能力。CDI 时 5-HT 信号失调可能延缓黏膜修复。
3. ENS 与肠道菌群的交互作用
ENS 影响菌群组成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可直接作用于肠道细菌,调节其生长和代谢。例如,乙酰胆碱可促进某些共生菌(如乳杆菌)的增殖,抑制病原菌定植。
CDI 时,ENS 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共生菌减少、菌群多样性降低,进一步加剧感染易感性。
菌群代谢物调控 ENS 功能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如丁酸)可通过激活 ENS 神经元的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s),增强肠屏障功能和抗炎反应。CDI 时 SCFAs 水平下降,可能削弱 ENS 的保护作用。
三、ENS 作为 CDI 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 神经调节药物
NK1 受体拮抗剂
阻断 SP 与 NK1 受体的结合可减轻 CDI 相关炎症。临床前研究显示,NK1 拮抗剂(如 aprepitant)可降低小鼠肠道炎症评分和组织损伤。
胆碱能抗炎通路激活剂
α7nAChR 激动剂(如 PNU-282987)可通过增强乙酰胆碱的抗炎效应,减少 CDI 模型小鼠的细胞因子释放和结肠损伤。
迷走神经刺激(VNS)可间接激活 ENS 胆碱能神经元,已在脓毒症模型中证实其抗炎作用,或可尝试用于 CDI 治疗。
2. 益生菌与神经活性物质
益生菌调控 ENS 功能
某些益生菌(如罗伊氏乳杆菌)可通过分泌神经活性物质(如 GABA)或短链脂肪酸,调节 ENS 神经元活性,改善肠道运动和屏障功能。
临床研究显示:益生菌联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 CDI 复发率,可能与 ENS 调节相关。
外源性神经递质补充
补充 5-HT 前体(如色氨酸)或一氧化氮供体(如硝普钠)可能改善 CDI 时的肠道运动和黏膜修复,但需警惕剂量相关副作用。
3. 基因与细胞治疗
ENS 神经元再生技术
针对 CDI 导致的 ENS 神经元损伤,干细胞疗法或神经营养因子(如 NGF、BDNF)可能促进神经元修复,恢复肠道功能。
动物实验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改善 ENS 损伤模型的肠道运动。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ENS 复杂性带来的靶点筛选难题:ENS 包含多种神经元亚型,需明确特定神经元在 CDI 中的具体作用(如感觉神经元 vs. 运动神经元)。
神经 - 免疫 - 菌群互作的动态调控:三者在 CDI 中的时序性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结合单细胞测序和时空组学技术深入研究。
临床转化障碍:神经调节药物的全身副作用限制其应用,局部给药(如肠道靶向纳米载体)可能是潜在解决方案。
总结
肠道神经系统在艰难梭菌感染中并非被动旁观者,而是通过神经 - 免疫轴、肠道运动调控和菌群交互作用等多维度参与疾病进程。深入解析 ENS 的作用机制不仅为 CDI 的病理生理学提供新视角,也为开发非抗生素疗法(如神经调节、益生菌 - 神经联合治疗)开辟了新方向。未来需跨学科整合神经科学、免疫学和微生物组学技术,推动 ENS 靶向治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