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听起来有些“重口味”,其实是一种新兴治疗技术,可以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有效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日前,泉州市首例“孤独症儿童的粪菌移植治疗”完成,术后有望缓解患儿的症状。
1 孤独症男童接受粪菌移植 焦躁情绪有所缓解
7岁男童小乐(化名)自幼出现语言发育落后,缺乏目光对视,喜欢自己玩耍,不与人交流,时常自言自语,重复他人语言,无主动语言。此前他在其他医院确诊患有儿童孤独症,接受康复治疗后效果不佳。此外,小乐长期以来也有挑食等消化道问题。
小乐父母经过多方渠道了解到通过粪菌移植可能改善孤独症相关症状,便带着孩子到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咨询。
医生仔细询问了小乐的病史,并对其做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在了解家属的诉求后,给孩子做了肠道菌群检测。检测报告提示孩子的肠道菌群处于中度失衡状态,孤独症高风险,符合菌群移植的要求。
经过严谨的术前准备,在消化内科及麻醉科医护团队紧密配合下,经内镜下顺利将鼻空肠管置入十二指肠水平部,退镜后确认管道到位后,先注射生理盐水确认鼻空肠管通畅,再通过鼻空肠管将处理好的菌液缓慢注射到孩子肠道内,同时密切关注患儿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在整个移植过程中,小乐接受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孩子原来容易暴躁,移植后情绪有所缓解,也有望改善孩子的消化道疾病。”石主任介绍,目前小乐已完成第一疗程连续三天的粪菌移植,1个月后做菌群分析,根据病症改善情况再制定后续的移植治疗方案。
2 粪菌移植可治胃肠道疾病 可减轻孤独症症状
主任介绍,粪菌移植(FMT)是从健康者粪便中分离的菌群和天然抗菌物质,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胃镜或结肠镜、直肠导管灌肠、口服胶囊等方式移植到患者消化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修复肠道黏膜的屏障,实现对特定肠道内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民众常见的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重度营养不良等,也可以通过粪菌移植治疗。”主任介绍,粪菌移植治疗在国内已较为成熟,可有效治疗各种胃肠道疾病,包括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试验数据和研究表明,孤独症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关系密切。大部分孤独症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胃食管反流、便秘、腹泻、腹痛、呕吐和营养不良等,而且孤独症严重程度与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通过精准菌群移植,可以减轻孤独症谱系的相关症状和评估程度。”主任表示,而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脑肠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中枢内分泌系统及中枢免疫系统,以及肠道中的微生物)影响肠道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间接地调控大脑功能,进而与疾病相关联。
【相关链接】
“以粪入药”古已有之
从古至今,粪菌移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直至如今写入临床指南。
追溯粪便治病的历史,老中医们自古就有“以粪入药”。最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东晋时期医学家葛洪就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黄龙汤”改善肠道问题的方案,当时用于治疗中毒性腹泻及感染性肠炎。
明代时期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描述了人屎“苦,寒,无毒”“清热,降火,凉血”,可使用粪水或发酵粪便有效治疗20多种适应证。
至1953年,西方国家最早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将粪菌移植写入临床指南。
【延伸阅读】
男童粪便制成“金汁”
过去曾是泉州“神药”
位于泉州市区中山南路的花桥慈济宫,相传名医吴真人“保生大帝”曾在此悬壶行医,济世惠民。到清光绪年间,泉州绅士及商民于花桥宫内倡设“泉郡施药局”,博采药源,广施民众,“金汁”就是免费赠药里头的一种,据称对医治酷暑患高热的患者有特效。以前每年夏秋季节,前来花桥慈济宫取药者均在万人次左右,赠送“金汁”五六千斤。
“金汁”究竟如何制成?在冬至前后一个月,花桥慈济宫在小学中取十一二岁的健康童男的粪便,加大量井水或者泉水稀释,搅匀成汁后,经过大小竹筛和纱布三道过滤,再加上红土、甘草水等,存入瓮中用加了盐的黄土密封,深埋于地下,存放几十年后,汁水会分为三层,最上层用来入药,没有气味,清亮透彻,如浅茶色,泛着金光,因此称为“金汁”。
关于“金汁”,自古就有记载。《本草纲目》和《医事别录》分别称为黄龙汤、人中黄、还元水等,味苦、性寒、无毒,主治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可大解五脏实热。
2011年,承天寺挖出40瓮“金汁”,而1973年之后,花桥慈济宫就不再制作“金汁”,因此这些“金汁”出土时至少有38年历史。医学专家分析,“金汁”的药理是土壤中的放线菌经过发酵培养,可在发酵液中产生抗生素,但同时也可能有毒副作用。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金汁”治病已成往事,但作为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传统医学文化,将长久保留在泉州人的记忆中。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