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好,再加上生活环境比较糟糕等多种原因,导致胃肠炎疾病经常出现,这对肠胃健康的危害很大,为了预防胃肠炎,平时吃东西一定要干净,要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的食物,生活中一定要讲究卫生,比如,要勤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等等,一旦出现胃肠炎。一定要尽早治疗,那么胃病的全身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1、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2、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4、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5、胃口不好: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这种情况要考虑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6、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疼痛有规律,肠胃炎的症状及治疗,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这种情况可能是胃溃疡。
7、胃痛: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节律。肠胃炎的症状及治疗,这类情况可能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
8、贫血、消瘦、不思饮食:无胃病近期才出现的,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这种情况应高度警惕,因为有可能是胃癌。
9、呕吐、畏寒发热: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这种情况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
10、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也有可能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时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不见消瘦。这种症状,以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消化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有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
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胃炎患者普遍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伴有维生素B12缺乏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贫血、舌、口腔、消化道的黏膜炎症等。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治疗慢性胃炎,除了规范治疗外,还要注意以下七个禁忌:
忌酸辣刺激。
酸辣食物、咖啡、浓茶等对胃黏膜会有刺激性,故尽量少吃麻辣及过酸食物。此外,冷冻的食物也容易导致胃肠痉挛,应以微温食物为好。
忌烟酒无度。
酒精既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而促进致癌物吸收,又可造成胃黏膜的物理性损伤。吸烟会直接削弱胃黏膜的保护机制,故应禁烟限酒。
忌饥饱不均。
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饮暴食也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故饮食要规律,防止过饥,建议七分饱。
忌过度疲劳。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疲劳过度,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黏液减少,使黏膜受到损害。
忌滥用药物。
容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主要有三类: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
忌饮食不定时。
每天进餐不定时,或者持续不断地进餐,则会导致胃液分泌紊乱,容易导致胃粘膜损害,故饮食应固定于某一时间段,限制一日三餐,多则四餐。
忌睡前吃东西。
晚上睡眠时,也是大部分组织器官的“休养”时间,此时强迫胃肠道处于“工作”状态,不仅胃黏膜得不到修复,还会进一步破坏胃黏膜,导致胃溃疡等。
评论 ()